2024-06-23
中国门锁网
网络
6014
“华为智能家居的生态的目标就是:三年打造智能家居的百亿美元的生态。我们希望能以华为品牌的号召力实现中国家庭渗透率25%、生态规模到100亿美元。”华为智能家居生态方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
智能家居是当前的香饽饽,但在2015年底才发力的华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反复研究,华为确定其智能家居战略聚焦“云、管、端”;推出HiLink连接协议、LiteOS操作系统、芯片等三件套;以手机为中心构建智能家居生态;恪守边界,不涉足智能硬件和家电。
华为智能家居生态产品都有啥?
那么,华为的智能家居发展如何?其生态模式有何优势?能否会后来居上?就这些问题,笔者来到华为智能家居的孵化基地——华为武汉研究所新基地参观,还与多位华为智能家居专家深度交流。
两岁的华为智能家居成长快速
说起华为,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华为手机。的确,华为手机这几年增长迅猛,创造了销量和品牌提升的奇迹。
数据显示,华为智能手机从2010年的300万部的发货量增加到2017年的1.53亿部的发货量,7年时间增长了51倍。为线上业务而生的荣耀品牌,从2014年占市场份额2个点,增加到2017年占市场10个点,增长了5倍,成为互联网第一手机品牌。
从华为发展历史上看,不只是手机业务,华为的无线业务、企业业务等华为重视的ICT业务,都是从弱小到强大,市场增长非常迅速,最终成为行业顶尖。
所以类比看,华为如今非常重视的智能家居业务,虽然起步比一些厂商晚了两年,但是这两年发展也非常迅速。
回顾可知,从2015年12月,华为HiLink战略正式发布(当时笔者还在发布现场)。到2016年3月,发布HiLink生态规划,为市场带来开放的生态环境。再到2016年9月,第一批华为HiLink生态伙伴产品展示,智能家居APP正式上线。直到2017年3月,在AWE全球家电&智能终端博览会上,华为向消费者公开展示全屋智能方案。
每一次华为在大型展会上对智能家居业务的展示,都让消费者看到华为智能家居的飞速成长。数据显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华为HiLink平台已经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5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300多款产品,预计到2018年终将会覆盖1000款产品。
华为智能家居的合作伙伴覆盖智能硬件厂商、家电厂商、各类渠道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合作的 TOP品牌包括但不限于:美的、海尔、创维、科沃斯机器人、长虹、欧普照明、杜亚、格兰仕、九阳、苏泊尔、方太、老板、TCL,飞利浦、雀巢、奥普、奥克斯、志高、艾美特、香山衡器、乐心、得邦照明、中粮地产、金地置业、招商蛇口等。
分析华为智能家居生态,无论是合作伙伴数量还是接入的家电设备数量,华为都处于智能家居市场第一阵营。
华为是IoT时代最佳合作伙伴?
尽管华为智能家居已经有不错的发展,但这还不够。华为的智能家居生态要壮大,需要要吸引更多的生态伙伴,包括大型传统家电厂商以及数量庞大的智能硬件中小企业创业者,打造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按照华为制定的目标,三年实现25%的家庭渗透率,打造1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华为的机会有多大?我们可从行业发展趋势角度先分析。
智能家居市场正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技术升级。智能家居将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和商用时,迎来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同时智能交互更加趋于自然,IoT物联技术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其次,产业升级。在家电领域,智能化硬件将代替传统硬件,智能家电比例快速上升,伴随着住建部对地产商的新要求,智能精装渐成中高端楼盘交付的标配和差异化推广的关键。
最后,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居家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使得全屋智能化的比例日渐提高,并伴随O2O生活服务需求,消费者对更便捷化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面对智能家居发展趋势,华为的成长逻辑是什么?华为专家表示,
一是华为规划发挥HiLink在用户、技术、品牌、渠道等四方面的优势。
二是华为坚持明确的智能家居生态策略:上联服务、下接设备、广拓渠道,明确边界,生态共赢。
三是To B和To C双管齐下,推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
1、发挥四大优势
在用户方面,华为手机、平板、穿戴、家庭网络等在全球拥有广大的用户基础,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三——这些都是华为智能家居的潜在用户。
在技术方面,华为自成立至今30年来持续专注于做联接,并且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开放实验室——方舟实验室,全球最快及最开放的IoT接入平台——HiLink平台,全球最开放接入平台。
华为向伙伴开放HiLink、SDK、LiteOS、物联网芯片、安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华为HiLink还兼容多个家电厂商的连接协议,将不同厂商的方言,通过Hilink这个“普通话”连接起来。
在品牌方面,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公布的“201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华为位列第40名。2016年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100强”榜单,排名72位。
在渠道方面,华为打造1+X销售体系,其中“1”指华为,X指多种不同的销售渠道,比如房地产商渠道、通讯连锁渠道、生态伙伴渠道、家居家电卖场等,未来将会持续增加。
2、坚持生态战略
华为智能家居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将从上联服务,以大众刚需的O2O业务为基础,不断扩展各种新型服务、内容、个性化应用上线,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下联设备,聚焦用户需求,不断聚合中高端知名品牌的智能单品,不断拓展自己的智能单品种类;拓展渠道,以消费者为中心,力求渠道群覆盖,为消费者的购买带来便捷;明确边界,依靠华为提出的下不碰硬件,上不碰服务,自有渠道分享、生态渠道共享的方式,努力实现生态共赢。
3、双管齐下
华为智能家居还将从ToB和ToC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使能智能家居市场。在ToB层面上,华为从渠道开放、标准协议的建设和推广、连接和入口终端打造、云能力建设这几个方面不断家里,促进智能家居生态建设。在ToC层面,2018年华为将更加侧重用户的服务体验,通过推出华为服务平台、终端入口开放、渠道建设三方面着不断使能,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华为是业界唯一全面布局云、端、芯的厂商,是伙伴最佳选择。”该专家表示,通过以上的不懈努力,使华为智能家居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导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智能家居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奏响服务体验主旋律。
“百亿计划”将加速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HiLink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华为与合作伙伴推出“百亿计划”。据悉,该计划将从四个方面促使智能家居业务发展,首先是在ToB和ToC端双重发力,保证2018年智能家居业务百亿流水目标的实现。其次在生态商城上架与众测板块上线不断发力。再次是华为品牌和用户群加持,为智能家居带来品牌和用户优势。最后是HiLink 支撑智能住宅消费升级。
此外,华为规划2018年建成1000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智慧生活馆,支撑华为智能家居生态的目标的实现。谈及武研所的未来规划,华为专家表示,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双创”基地之一,华为武汉研究所将发挥地域优势,托华为HiLink平台,向合作伙伴开放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智能家居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同推进智能家居建设和普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真正智能的体验,实现全场景的智能生活。
“华为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HiLink生态,一起做大蛋糕。”该专家表示,华为希望携手伙伴,以手机为中心打造业界最优智能家居生活体验;在生态方面会继续明确业务边界,团结一切力量;在市场方面,在未来IoT万亿元市场, 华为只取1%。
据悉,华为2017年已经实现全系列手机智能家居APP的预装,今年8月将升级语音助手,今年9月华为会让可穿戴设备和平板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此外,华为将通过CES、MWC、AWE等一系列的全球区域展会,还有所有旗舰机的发布/论坛、多个展厅的打造,多个线上线下智能生活馆的打造,构筑起Works with Huawei Hilink这个高端智能家居的标识。
写在最后
通过参观华为武汉科研所,笔者得知在智能家居方面,华为拥有庞大科研队伍,为业务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笔者在这里不但看到华为展示的众多品牌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还看到华为对自家路由器的严格测试,以保证最好的连接。
在参观中,笔者一直在思考,智能家居市场是个风口,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企业,均在发力智能家居,构建自家主导的生态。但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激烈、标准不统一、用户体验不高等挑战依旧存在。
目前看国内市场——国外厂商因为种种原因在国内可以忽略不计——BAT有云平台优势但在硬件厂商方面缺乏影响力;
家电厂商有存量用户优势,但生态无法影响到其他家电厂商,开始选择与手机、互联网厂商的生态合作;
运营商拥有网络、用户、渠道等优势,但研发力量不足;
小米因起步早实现领先初步市场,但品牌对中高端用户吸引力不足,且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未来增长后劲欠缺。
面对智能家居这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华为这两年创建了独特的智能家居模式,构建四大优势,还在加大投入,或能够借助“百亿计划”团结到更多的家电和智能硬件伙伴,提升服务体验,与伙伴建设共赢的生态环境。
不过在笔者看来,华为智能家居生态未来若要快速成长,需要让家电和创业者伙伴实现更高的产品销量和利润,以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此外,华为需要让更多消费者知道华为HiLink智能家居生态,让消费者可以从华为商城和体验店等渠道,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更多价位合适、质量高、种类丰富的产品。
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加快智能生活馆建设、提升服务体验等,华为这家智能家居领域的“隐形王者”,很有可能后来居上。我们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135208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