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xiuhong
网络
322
对于传统智能锁企业来说,其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华为、小米等跨界巨头。这些跨界企业不仅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泛,而且拥有家喻户晓的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大品牌。
此外,华为、小米等跨界品牌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因此其新产品的推出总会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之下,传统智能锁品牌在品牌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方面难以与之匹敌。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传统智能锁品牌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一直在努力进行创新。
加法式创新是长远之计吗?
尽管许多传统智能锁品牌为了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不断尝试各种创新方式,但我们发现,某些创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加法式创新,即不断堆叠硬件和功能。
例如,今年流行的趋势是“双”概念:前后双屏(配备高清大屏的前后面板)、前后或上下双摄(多个摄像头的应用)、双静脉(掌静脉+指静脉)以及双电(双电系统或两种电池)。这种加法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硬件的堆叠上。
随着硬件的增加,功能也随之增多,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卖点。此外,在识别方式上,一把智能锁可能融合了指纹识别、掌静脉、3D人脸识别等多种识别方式,从而打造出所谓的十大、九大开锁方式。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许多传统智能锁企业实际上并不具备研发能力,其方案和软件大多由第三方提供。这意味着所叠加的功能都是供应商提供的,导致不同品牌之间的功能高度同质化。
在智能锁行业中,只有少数头部品牌能够自主研发外观设计、主板方案和软件(APP),而大多数智能锁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为何华为、小米没有跟风叠加功能?
与其他智能锁品牌纷纷堆叠功能和硬件的做法不同,华为、小米等跨界品牌并未盲目跟风。
以生物识别为例,华为和小米的智能锁产品仍然以指纹和3D人脸识别为主要识别方式,并未采用掌静脉、指静脉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这主要是因为指纹和3D人脸识别已经提供了出色的用户体验,而掌静脉等识别方式的使用率并不高。因此,在这些跨界品牌看来,增加额外的识别模块并无必要。
此外,华为、小米等跨界品牌也未跟风采用双屏、双摄或多摄等可视化功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未来不会做出调整。同时,我们发现这些跨界品牌并未采用机海战术,即每年仅推出少量新产品,而不是像某些传统品牌那样一次性推出大量新品。
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小米等跨界品牌并未将智能锁视为其主打产品,而是将其视为智能家居生态中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传统智能锁企业的产品线相对单一,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机海战术以丰富其产品线。
智能锁创新应做加法还是减法?
在智能锁产品创新方面,厂家往往面临加法与减法的抉择。有时候,这种选择并非完全由消费者决定,而是受到同行业的影响。如果某个功能成为行业标配而你的产品没有这个功能,那么你的产品可能会被视为缺乏创新。因此,许多厂家认为增加功能数量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然而,并非所有加法式创新都是厂家自愿进行的,有些是由于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而被迫采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在尝试做减法创新,例如萤石的Y3000系列在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后去掉了指纹识别和IC卡识别功能,在开锁方式上做了减法,但在智能算法如包裹检测、儿童出门检测、访客检测等方面做了加法,从而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尽管如此,在智能锁行业中能够像萤石、德施曼、凯迪仕等头部品牌那样进行实用创新的企业并不多。笔者认为对于智能锁产品来说实用性、便捷性、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必过分追求功能的多样性。
135208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