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
中国门锁网
网络
6014
智能家居经过多年发展,业内一直在探索需求点和应用场景。从早期的可穿戴设备,到智能路由器,智能电视等家电系列,陆续出现了几种出货爆品,如扫地机和智能音箱等。
不过在智能家居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大型家电企业和新兴制造商的视角必然不同。智能家居市场未来最看好哪类爆品形态及应用场景?开创新品类还是替代旧品类?小公司还有没有机会?
在5月16日的「华兴·湃」智能家居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中,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总经理李强、青岛海尔生态圈创新业务总经理廖信、猎户星空首席战略官王兵和纯米科技CEO杨华,与主持人华兴资本董事刘英航一起探讨了这些行业中最热门甚至尖锐的话题。
以下是雷锋网根据现场讨论内容做的精编和整理。
凭空捏造出来的痛点
虽然智能家居已经发展了几年,但我们讲电饭煲、空调,随便在街上拉个人都能知道,但如果要问他什么是智慧家居,恐怕没有几个人懂。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哪里呢?未来哪类爆品形态及应用场景最有前景?
对此四位嘉宾发表了相似的观点:目前很多智能家居的痛点都是厂商凭空捏造出来的,不是用户真正的痛点。
廖信认为,好的智能产品应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目前许多解决方案对用户而言是只是锦上添花,有它可以,没有也不可惜。在智能家居领域,用户刚需产品的智能迭代是重点,比如门锁本身是刚需,智能门锁又解决了用户痛点,所以会增长很快。
在智能家居领域,短期内最大的机会还是智能单品。比如以前冰箱可以存储食物,但现在人们希望食品能够存得更久,甚至能够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过期。把这些家电做得更好,就会有很大机会。
杨华则表示,厨房小家电是一个大产业。如果某用户买了某公司的A产品,又买了B、买了C,他会越来越有兴趣,可以在厨房听着音乐,非常舒服的做菜,这可能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突破点。
与此相反,像开关灯、开关窗帘这一类智能家居则可能比较难做,这类产品是一个To B的市场,用户买回去后很难自己安装。但是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如果WiFi植入成本很低,单价低于1000元的话,坚持做5年~10年还是有机会的。
小公司还有没有机会?
在融资服务中,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产品发展模式,有两个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创新领域的品类,如无人机和平衡车,大家或许会质疑其市场空间;另一种则是对既有品类的升级改进,如智能家电,既有市场空间巨大,大家会质疑新进入者是否有机会。
两种类型下均有成功的案例,前有大疆,后有小米。那么到底是该选择开创新品类还是替代旧品类?
在王兵看来,智能家居领域对小公司来讲,是不太容易做的。除非公司底子非常好,在某些技术上有积累,在硬件领域有足够强的实力,又可以拿到大量的资金,在强大资金的支撑下,或许有一些小公司能做起来。
杨华同样表示小公司有机会,但概率不是很高。现如今大家的工业水平都差不多,做软件的人更能决定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亚马逊出智能音箱后,硬件方面其实没什么可谈的,但它背后蕴藏的想象空间都集中在软件方面。
廖信则认为,智能硬件领域仅靠一个好的idea是不够的,即便从世界范围来看,能走出来的新企业也非常少。要创业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会非常难,供应链、渠道各方面的资源都很难整合。
最早提出智能音箱概念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但最后真正能做到几百万、上千万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企业,而且都有非常强的硬件基因。无论是开创新品类还是替代旧品类,能不能找到切入点、整合供应链和渠道资源把它做大才是最重要的。
商用场景、共享家电
目前各家企业都在推出智能平台,也纷纷与BAT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对于大型家电巨头,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的赋能与竞争?在智能化时代如何打造新的竞争力?
李强将智慧家居领域的机会点分为三种:1、联网之后大数据的应用,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突破口。2、全套互联型的家电,全套解决方案。面向地产和现在的新零售、新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全套的、含智能家电和智慧家居安防系统的全套解决方案。3、创新的品类。
王兵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发展阶段还不足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包括自家正在做的机器人其实也处于早期阶段。当前智能产品的应用都应该定位在特定的垂直领域,且需要非常多的技术积累。
猎户星空已经推出了一款全行业最便宜的消费级机械臂,可以模仿人类双手的几乎所有动作,可以做菜、打扫卫生等等。但从今天的技术水平来看,快速进入家庭还是很困难的,做机器人这件事情是一个长期的打算。
智能家居的明天
在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分析后,四位嘉宾分别畅想了三五年后的智能家居发展以及终极形态。
杨华认为,企业所能做的就是把基本的产品做到爆款,把每样产品都卖到100万台,并将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放进去。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应该是,小白电基本都联网,控制终端只有一个且至少能执行三级以上的逻辑判断,用户可以与终端聊天说话。
王兵的看法是,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控制家中所有电器、传感器,它可以看做是家庭顾问或佣人,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它都能帮到。
李强表示三五年后毫无疑问会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智能家居,但不要寄希望于完美,这一定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廖信认为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最大的门槛不在于人的想象力或商业模式,而在于技术成熟度和商用化能力方面的限制。现阶段要做的不是让家居更智能、更有科技感,而是如何让老百姓通过智能家居产品切实提升生活品质。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135208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