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中国门锁网
网络
6438
最近一档刚完播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被网友们打上了9.8的高分,它跟拍记录了人一生不同的阶段,从出生、上学、工作,再到结婚和退休。
弹幕里有人说,看这样一部纪录片,就像过了一生。
导演用许多“第一次”将人生的许多重要节点串联了起来,而这些节点里都有着母亲的身影。
纪录片的开篇将镜头对准了出生——母亲与孩子的第一次相遇。
生产的痛到底有多痛?
有人说:“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
也有人说:“或者是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的肚子”
在中国,平均每天约有5万人降临到这个世界,每一个选择顺产的妈妈,都要经历这种疼痛。
场景一转,镜头就对准了在产房里等待生产的吴丽辉,这是她第二次做母亲,这一次她希望能够生一个小姑娘,跟大儿子一起凑成一个“好”字。
期望往往伴随着疼痛。生育过程中,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开指。即便是选择无痛分娩(麻醉镇痛分娩),也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打麻醉针时,麻醉医师将“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那是脊髓腔外的一个充满神经根的潜在腔隙”。
这也是最痛的一针。
但是其实中国的无痛分娩率平均不到10%,绝大多数地方根本没有无痛分娩可选择。这意味着有很多准妈妈们,经历着比吴丽辉难熬得多的考验。
而这一切的苦难,在见到女儿的那一刻全都释然了,母亲眼中除了欢喜还是欢喜。
这是母亲与孩子人生第一次的会面,这一刻,孩子使劲哭,母亲使劲笑。
新生命的降临不容易,育儿养儿的过程也并不见得比生孩子要轻松。
第一次上幼儿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哭,哄都哄不住,都在吵着找妈妈。
放学时妈妈们围堵在门口,每一个都试图从老师的嘴里抠出一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问的都是最细微的琐事:
喝水了么?
有没有好好吃饭?
上厕所么?
一共去了几次厕所?
即便是长大成人之后,到了不会挨饿受冻的年纪,妈妈们担心的依然也是这些最基础的,最细微的衣食问题。
前段时间,小V被微博上的一则消息感动到。
陕西西安,一位男子手中拿的60个馒头吸引了众多目光。原来是一位母亲担心儿子和准女婿复工被隔离时会挨饿,特意蒸了满满一袋馒头,想着蒸60个馒头足以让他的孩子被隔离时不至于饿着肚肠。
前几日,一位104岁妈妈照顾84岁痴呆女儿的消息感动无数网友。
在嘉兴海宁,一位104岁的母亲照顾了五年84岁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女儿。她会给女儿做饭、喂饭、洗脸、洗脚,细细照看女儿的日常,两人依偎在一起睡觉,手拉手相互取暖。这样温馨的画面像极了小时候,那个不辞辛劳拉扯孩子长大的妈妈。
在《人生第一次》最后一集告别篇中,耄耋之年的老人们在立遗嘱的同时,通过视频方式实现对后人、亲人的嘱托和人生往事的回忆。
一位年迈的老人哽咽地说:“最不放心的儿子,希望我们离去后,保重身体。好像心中千言万语,一时忘情难以表达。”
有位老人说:“孩子,好好照顾身体,就不要再熬夜了。最好能够找个伴,就好好过日子。”
一位位老人的散言碎语,尽显人世悲凉。在人生行将走向终点的时刻,不是对世间的万般留恋,而是希望儿女记住他们的唠叨,生活得更向阳。
从未曾想过,他们生命的尾声,还是对儿女的唠叨;人生的最后一次,还是对儿女的依恋不舍。
孩子是父母的软肋,却不曾是铠甲。
毕淑敏说:
“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总觉来日方长,可惜来日并不方长。不要让爱等太久,趁着母亲节来临之际,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为她们送上一把VOC智能锁,让它代替在远方奔波的你,成为守护父母和家庭安全的盔甲。
孩子可以是父母的软肋,也可以长成为能够为家遮风挡雨的盔甲。
(文章来源:VOC智能锁公众号,侵删)
13520832007